祖国版图、辽阔疆域。巍巍天山北麓中段和准噶尔盆地南缘之间,闻名遐迩的古“丝绸之路”新北道穿行于此,天山晶莹剔透的雪水滋养了一片广袤桑田“昌盛吉祥”之地,西部边陲昌吉市由此得名,犹如一颗璀璨明珠镶嵌其中,熠熠生辉。
(资料图)
沐浴党的阳光雨露,近年来,作为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的昌吉市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等十余项全国殊荣。近60万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描绘出的“石榴花开、昌盛吉祥”“万众一心、幸福同框”动人画卷,正是昌吉市学深悟透、学以致用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调研时强调的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生动写照。
昌吉市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体暨“健康饮茶 以茶相约”发放仪式
人心归聚精神相依
在昌吉市,承载着丝路重镇辉煌历史的清代粮仓是一幢650平方米的四合院式平房建筑,迄今已有263年的历史。收藏文物涉及粮食从种、收、运输、加工、存储等实物,真实再现了西域各民族农耕时期的繁荣景象。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每天吸引大批游客驻足观看、拍照留影。“各民族共同开发、建设、保卫了边疆,新时代更应传承和弘扬。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珍惜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昌吉市市民买买提参观后深有感触。
昌吉市延安北路街道举办“民族团结一家人 共享盛宴一家亲”第九届暨“我邀亲戚逛昌吉”活动
为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昌吉市在城乡建设规划中,融入凸显中华元素符号,打造徽派建筑昌吉小吃街、新疆大剧院等。街道、商场、景点、村社区等随处可见“二十四节气”“传统节日”等中华文化符号。深度挖掘“昌吉古城遗址”“清代粮仓”等考古实物和文化遗存,打造文博中心、恐龙馆等8个中华民族主题公园。实施文化润疆“九项任务、八大工程”,创作《春海润庭州》《天山兄弟情》等18部精品力作。昌吉社火、剪纸、刺绣等非遗品牌在传承中创新发展。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村规民约,广泛开展五好家庭、最美家庭评选。民族团结、移风易俗蔚然成风。深入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公共文化、卫生、医疗、体育项目惠及城乡。各族群众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携手前行共同富裕
在昌吉市中山路街道小渠子一村,“同心永向党、携手共致富”为主题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活动村民参与热情高涨。村里少数民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15%。春节前夕,村里165户401名村民领到了近163万元分红。“13200元,很高兴。”领到分红款的马宏龙满脸笑容。村委会在带领村民致富的同时还打造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长廊、石榴籽业余文艺队。各族村民和睦相处、团结奋进。“目前,村集体总资产已由合作社成立时的400万元,增长至目前的1亿多元,村里有钱了,村民获得的分红也就越多。”小渠子一村村党支部书记、合作社理事长杨炳荣说。
昌吉市举办喜迎党的二十大 强国复兴有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职工文艺汇演。
为推动各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昌吉市打造“创建+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城乡协调发展样板区、幸福家园建设示范区。抢抓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机遇,主动融入“乌昌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新疆高质量发展“乌克昌”先行区。特变电工、九圣禾种业等深度参与“一带一路、西电东送”。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实施“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战略,老龙河西瓜获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农业+旅游、教育、康养”等休闲新业态发展迅猛,获批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级制种大县。将财政支出的73%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绿洲路街道聚合社区被认定为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2022年GDP突破500亿元,达到537.61亿元,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8766元、25201元,连续多年入选全国百强县市。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昌吉市本土企业新疆笑厨食品有限公司注重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企业文化,生产的“笑厨”牌调味品获中国驰名商标,产品产销两旺远销国内外。今年46岁的公司液体包装车间工人阿不拉是二六工镇红星村农民。作为村里富余劳动力,2018年他被招收到公司上班,由汉族师傅一对一帮带。仅半年时间,阿不拉国语水平提高,工作技能提升,收入明显增加了。每月5000元的稳定收入,让他有能力购置全了家用电器,子女受到良好教育,妻儿穿戴漂亮,一家人体面有尊严的融入了社会。“不只是在生活困难上,简单意义的去互帮互助,而是授人以渔,帮助成为产业工人的同时,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公司董事长王勇信心满怀。
宁边路广街道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艺表演
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昌吉市用“公共空间”绘就交往同心圆。在全市573个居民小区、村民小组全覆盖建成百姓大舞台、连心亭等活动阵地。打响“我邀亲戚逛昌吉”品牌,常态化开展“邻居节”“百家宴”活动和“最美石榴籽”评选。推动“嵌入式社区”向“嵌入式社会”转变。用“三项计划”织密交流一张网。开展“千名硕士进昌吉”和“红石榴就业行动”,向东部沿海地区输出劳务人员10万余人。晋昌、泉昌等旅游专列累计实现游客互送300万人次,与援疆泉州市开展夏(冬)令营、书信手拉手等体验式交流活动。用“共创共建”架起交融连心桥。与兵团十二师共同打造的庭州生态绿谷成为全疆生态修复典范。“天鹅小镇”获评全国援疆助力脱贫攻坚样板工程。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苏玉琴、“民族团结一家亲”爱心团队负责人张岩等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
依法治理平安幸福
随着经济发展,经济纠纷案件逐年增多。昌吉市于2021年7月在三工镇挂牌金融法庭,集中管辖全市金融纠纷案件。市民秦某与某银行以抵押贷款方式购买住房,后因资金困难无力按时还款,被银行起诉。为避免造成高成本诉讼和借款人个人失信、银行收回贷款难度增加的“双输局面”,三工金融法庭启动诉前多元化解模式,最终双方当事人达成还款协议并当场予以司法确认。“作为新疆首家金融审判专业化人民法庭,它的社会意义在于起到了化解矛盾‘减压阀’避免冲突‘缓冲器’作用,更解开了涉事群众的‘烦心结’。”三工法庭法官阿斯里别克动情的说。
为全面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坚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昌吉市大力推进“八五普法”,覆盖群众超过20万人次。构建党组织领导下的群防群治、联防联治基层治理体系,形成组织带动、群团联动、群众主动的治理格局。美食文化旅游节、老中青歌手大赛、新疆曲子汇演、彩色周末等活动,尽显国泰民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广泛普及,市五小获评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紧盯群众最关心的征地拆迁、劳资纠纷等问题,综合运用“上门化解、包点化解、接访化解、联动化解”等方式,及时消除各类不稳定因素。统筹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成立全疆首个“社会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化解中心”,木拉力法官工作室“双语融合审判工作机制”入选全国法院系统司法改革案例选编,建国路派出所被评为全国“枫桥经验”派出所。2021年,昌吉市荣膺全国平安建设示范(市)、中国最具幸福感百佳县市。
根深干壮枝繁叶茂
创建工作最终要促进经济发展让群众受益。昌吉市锚定“认同”,聚力“融情”,赋能“现代化”,着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在招商引资和项目论证、推进、效果评价上,昌吉市始终把是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否吸纳当地各族群众就业作为可行性的一个重要标准。”昌吉州党委常委、昌吉市市委书记李长江语气坚定。
为加强和完善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昌吉市坚持“一把手”牵头抓总,高位推动,将民族工作与党的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形成以《创建规划》统揽、《退出办法》鞭策、4+N个《方案》为保障的“1+1+4+N”政策体系,建立市领导“一包一”、成员单位“立承诺”、巡察督查“全覆盖”、考核激励“促成效”、资金保障“做后盾”、追责问责“常鞭策”六大工作机制,形成全域、全员、全程、全面创建大格局。“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成为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生动写照。新时代昌吉市各族儿女“籽籽同心永向党、砥砺奋进新征程”。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和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昌吉市民族团结进步的“石榴树”根深干壮枝繁叶茂,民族团结进步的“石榴花”常开常艳,民族团结进步的“石榴籽”将越抱越紧,昌吉的明天将会更加昌盛吉祥。
(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记者毛卫华 | 宋良壁 )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