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座城市而言,要想吸引人才,成熟高效的产业链条必不可少。
(资料图片)
作为获批建设中的国家创新型城市,近年来蚌埠市聚力延链补链强链,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和企业培育力度,重点突破新能源、新型显示、智能传感、生物化工、汽车零部件等五大产业集群,纵深推进产业强市战略,积极探索“产才融合”发展新路径,让人才与产业在“双向奔赴”“串珠成链”中成就美好、共赢的未来。
“蚌埠是‘材料之都’,我们就是冲着这个响亮的名片来的。”去年6月,南京工业大学高分子与材料工程专业应届毕业生赵壮,毅然选择蚌埠,就职于安徽壹石通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去年11月以来,我们从全省高校招聘了近30名优秀应届毕业生,无一人离职,他们全部选择留在蚌埠。”安徽祥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若宇说,以产聚才,强大的产业链是吸引人才的关键因素。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近年来,蚌埠市引育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团队81个,一大批领军人才、高端人才在蚌埠这片沃土创新创业。
人才、科技让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作为全国三大传感器基地之一,蚌埠拥有兵器214所、中电科40/41所、芯动联科、禹芯半导体等高科技企业逾40家,形成以智能传感器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终端应用为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
希磁科技仅用4个月时间,就跑出了从开工到投产的“加速度”,规模化量产也为蚌埠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并带动多家上下游企业落户蚌埠。
“蚌埠现在集聚了智能传感器行业重要的企业、人才、资金等资源,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好的传感器产业生态圈。”希磁科技有关负责人如是说。
记者从蚌埠经开区管委会了解到,仅去年8月,希磁科技就提供了120多个岗位,其中包括技术员、生产主管、测试工程师、程序员、自动化工程师等岗位70多个。
22岁的万润金来自合肥,在蚌埠上了4年大学,他选择了留在蚌埠。“专业对口、蚌埠产业链成熟,就业机会广泛,薪酬也跟着‘水涨船高’。”万润金告诉记者,他已经工作了9个月,从职业长远规划看,选择蚌埠太对了。在万润金的“大力推介”下,他的3位同学同样就职于这家公司。
“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争核心是人才的竞争。”王若宇告诉记者,公司注重技术创新队伍建设与赋能,为精准育才、留住人才,他们把人才培养选拔基地建到了学校。
在蚌埠,类似这样的企业还有很多。
在引进人才的同时,蚌埠围绕重点产业发展需要,加强人才资源培养开发。比如,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总院与安徽科技学院合作开设玻璃新材料专业,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新能源专业,蚌埠学院新增人工智能、增材制造、环境生态等多个蚌埠市产业发展紧缺专业。
前不久,蚌埠围绕六大新兴产业和五大产业集群,举办了“2023人才蚌埠行”系列活动,吸引集聚产业链高层次人才来蚌创新创业、交流合作。
以产业引人才,以人才强产业,产业与人才的“双向奔赴”,为蚌埠市的发展增添了强劲动能。记者从市科技局获悉,2022年蚌埠市高新技术企业净增数突破200家,总数达719家,总数、净增数均创历年之最;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增258家,总数达795家,增幅达48%,总数、增幅同样创下历年之最。
责任编辑:史洪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