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热点 >正文
揭秘台湾芯片巨头的“灵魂人物”:因1美元与半导体结缘 一个电话拿下苹果大单

2023-08-05 16:32:03     来源 : 金融界

核心提示:


【资料图】

1. 从业经历让张忠谋看到了一股趋势:芯片可以在一个地方设计,在另一个地方制造。

2. 在美国,德州仪器找不到高技能工程人才。张忠谋认为,制造业的未来在亚洲。

3. 张忠谋的妻子是郭台铭的亲戚。苹果通过她联系上了张忠谋。

4.黄仁勋说,没有台积电就没有英伟达。

1931年,张忠谋在中国大陆的浙江宁波出生。那时,大陆正处于战争边缘。18岁前,他已经在6个城市生活过,光换学校就换了10次。他还经历了日本对广州和重庆的轰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随家人逃离日本占领的上海,穿越前线。

1949年,张忠谋前往美国到哈佛大学读书,然后转学麻省理工学院学习机械工程。1955年,在他两次未能通过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学位资格考试后,他决定试水就业市场。

“多年后回过头来看,我认为当时没被麻省理工学院博士班录取,是我一生中最幸运的事情!”张忠谋在其自传中写道。

1美元结缘半导体

当时,有两份不错的工作供他挑选:一个是福特汽车,另一个是名气稍逊一筹的电子公司Sylvania。

福特为张忠谋提供的是底特律研发中心工作,月薪479美元。尽管福特招聘人员热情地想要说服张忠谋接受这份工作,但是张忠谋惊讶地发现,Sylvania提供的工作月薪是480美元,比福特多了1美元。

于是,他打电话给福特,要求福特匹配Sylvania的月薪。然而,之前一直很友善的福特招聘人员变得充满敌意,并告诉张忠谋,别想多拿一分钱。

最终,张忠谋选择了Sylvania的工程岗位。在那里,他学习了晶体管,这是微芯片的最基本组成部分。

“那是我半导体生涯的开始,”他说,“回想起来,这真是一件大好事。”

在Sylvania的三年为他打开了半导体世界的大门,也巩固了他对半导体的热情。但是Sylvania随后陷入挣扎,这也给他上了一课,影响了他后来对台积电的经营。

“半导体产业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快节奏、无情的行业,”张忠谋在自传中谈到Sylvania最终倒闭时称,“一旦你落后了,想要赶上就变得相当困难。”

1958年,他跳槽到了一家新兴半导体公司:德州仪器。这家位于达拉斯的公司“年轻而充满活力”,许多员工每周工作超过50个小时,晚上在办公室睡觉。

当时,德州仪器建立了世界一流的半导体业务,张忠谋成了这项业务的顶梁柱。那时,德州仪器的创新不断。上世纪70年代,德州仪器生产了一种可以合成人声的芯片,进而推出了著名的“说话和拼写”(Speak & Spell)玩具,该玩具是一种帮助儿童拼写和发音的掌上设备。

“那是一个辉煌时期,但好景不长。”张忠谋回忆说。

上世纪70年代末,德州仪器将重点转向了计算器、电子表和家用电脑等蓬勃发展的新兴市场。当时负责半导体业务的张忠谋意识到,他的职业生涯正在走向一个“死胡同”。

于是他决定,是时候做些不一样的事情了。

三块“拼图”

张忠谋一直保存着一本旧本,书名叫《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系统的入门》。这是一本描述计算机芯片设计复杂性的研究生教科书。

92岁的张忠谋满怀敬意地举起了它,“我想给你看看这本书的出版日期,1980年”。他补充说,这个时间很重要,因为这是他的台积电拼图中“最早的一块”,不仅改变了他的职业生涯,也改变了全球电子行业的进程。

他从这本教科书中获得的见解看似很简单:微芯片是计算机的大脑,它可以在一个地方设计,但在另一个地方制造。这一想法与当时半导体行业的标准做法背道而驰。

如果张忠谋成立台积电的第一块拼图是这本教科书的话,那么第二块拼图则是他即将离开德州仪器时的一段经历。

上世纪80年代初,德州仪器在日本开设了一家芯片工厂。在生产线开始量产芯片三个月后,该工厂的“良率”达到了美国德州工厂的两倍。良率是一个关键指标,指的是生产中产生了多少可用的芯片。

于是,张忠谋被派往日本了解新工厂的良率为何如此之高。结果他发现,关键在于员工。在日本,高技能员工的流动率低得惊人。

但是在美国,无论德州仪器如何努力,它就是找不到同样水平的技术人员。在德州仪器的一家美国工厂,最适合担任主管职位的候选人拥有法国文学学位,但没有工程背景。先进制造业的未来似乎在亚洲。

1984年,张忠谋加入了另一家芯片公司通用仪器。在那里,他的第三块拼图浮出水面。他遇到了一位企业家,这位企业家后来创办了一家公司,只设计芯片,不生产芯片,这在当时是不常见的。

最终,他发现了一股后来被证明具备长期持久力的趋势:大多数半导体公司设计芯片,但会把制造外包出去。

这最后一块拼图的出现,恰逢中国台湾地区从劳动密集型和重工业经济向高科技经济转型。当时,台湾地区官员开始着眼于发展半导体产业,他们邀请已经被誉为芯片专家的张忠谋领导一个促进创新的研究所。

1985年,当时54岁的张忠谋离开了美国,来到了一个他在几次造访德州仪器工厂后才知道的地方。

“我当时肯定不打算在台湾待这么长时间,”张忠谋回忆说,“我以为我可能在几年后就会回去,我真的没有计划成立台积电,或者在台湾成立任何公司。”

张忠谋刚刚抵达台湾几周时间,有“台湾地区科技教父”之称的官员李国鼎就交给了他一项任务:让政府主导的芯片项目在商业上具有可行性。

当他在评估台湾的优势和劣势时,察觉到了一个机会。“(结合我在德州仪器日本工厂的经历),我的结论是,和美国相比,台湾地区的情况更像日本。”他说。

成立台积电

1987年,张忠谋正式成立台积电。他心中有一个清晰的商业模式:台积电将为其他公司制造芯片,而不是设计芯片。这意味着他只需要赢得业内人士的支持,然后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制造。

从一开始,他就计划让台积电进入全球市场。他在公司引进了在台湾不常见的专业管理制度。为了营造一个国际化环境,台积电内部通讯使用英语。

张忠谋的先见之明得到了验证。随着半导体变得越来越复杂,生产成本越来越高,只有少数几家公司有能力尝试制造。制造过程涉及数百个步骤,这些步骤需要使用先进的激光器和化学处理,以便为电子信号创造微小的通道,为计算机进行最基本的计算。成本是巨大的。

经过多年的鏖战,其他人退出了,但张忠谋坚持了下来。如果台积电能够利用规模经济吸引足够多的客户,它就有机会击败英特尔和三星这两大巨头。

1997年,张忠谋聘请了新的研发主管蒋尚义,他让蒋尚义对标当时的行业领头羊英特尔。

“我们的目标是成为第一,无人能比。”张忠谋说。

这个目标让蒋尚义感到惊讶。“要想成为第一,你必须比实力最接近的竞争对手多花三倍的钱。”他当时这么回答,暗示成为行业领头羊将是一个过于崇高和代价昂贵的目标。

“可能得多花三倍,但我确实想投入足够多的钱让我们成为第一。”张忠谋说。他准备保持耐心,即使在2005年辞去台积电CEO留任担任公司董事长后,他的目标依旧没变。

拿下苹果大单

2009年4月,因被解雇而愤怒的台积电员工发起抗议,他们在台北安静的大直住宅区一个绿树成荫的游乐场上搭起了抗议营地,这个营地就在张忠谋所住的高档公寓楼附近。

夜幕降临时,抗议者在滑梯和攀爬架旁边铺上了睡袋,身上盖着一个写着“台积电撒谎、撒谎、撒谎”的大牌子。在公司20多年的历史里,台积电从未进行过裁员。然而,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张忠谋的继任者蔡力行开始解雇员工。

当时77岁的张忠谋决定,他不能再袖手旁观了。于是,他重新出山,重新聘用了蔡力行解雇的人才,并将台积电的支出增加了一倍多。

那时,半导体行业正处于艰难时期,张忠谋此举并未受到投资者的赞赏。台积电前投资者关系主管孙又文回忆称:“当我听到这个消息时,我感觉就像用头撞墙一样。”

但是,张忠谋的赌博得到了回报。2010年,他接到了一个电话。这个电话足够重要,它加速了台积电的成长,巩固了公司对三星和英特尔的领先地位。

这个电话来自苹果高级副总裁杰夫·威廉姆斯(Jeff Williams)。威廉姆斯是通过张忠谋的妻子张淑芬联系到他的。张淑芬是苹果最大代工商富士康创始人郭台铭的亲戚。

这个电话打完后,上述四人在一个周日共进晚餐,第二天就启动了谈判。苹果曾与三星合作为iPhone生产微芯片,但是该公司正在寻找新的合作伙伴,部分原因是三星已成为苹果在智能手机领域的主要竞争对手。相比之下,台积电并不与客户竞争,因此很有希望拿下这份代工合同。

谈判持续了几个月时间。“合同本身非常复杂,”张忠谋说,“这是我们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

苹果一度宣布暂停谈判两个月。张忠谋当时听说,英特尔可能介入了。

于是,忧心忡忡的张忠谋飞到旧金山与苹果CEO蒂姆·库克(Tim Cook)会面,后者让他放心。2013年,时任英特尔CEO的保罗·欧德宁(Paul Otellini)在一次采访中表示,他拒绝了为iPhone生产芯片的机会,因为苹果给的钱不够。

张忠谋不会犯同样的错误。虽然苹果要求台积电在合同中提供比其他客户更好的条款和更低的价格,但他明白,苹果的合同规模将帮助台积电迅速超越竞争对手。这是张忠谋在德州仪器工作时从比尔·贝恩(Bill Bain)那里学来的,后者创办了同名咨询公司贝恩。

贝恩当时是波士顿咨询集团的一名顾问,曾经在张忠谋旁边的办公室工作了近两年。他分析了德州仪器的生产和销售数据,认为公司生产得越多,业绩就越好。

当台积电与苹果的交易完成后,张忠谋借了70亿美元建设产能,为iPhone生产数以百万计的芯片。

随后几年,苹果曾短暂地再次转由三星生产iPhone芯片,但台积电已成为了它的主要芯片制造商。苹果现在是台积电最大的客户,约占台积电营收的20%。

即便是现在,张忠谋对于透露台积电客户信息的内容依旧很谨慎。在他的办公室开始讲述苹果的故事后,他怀疑自己是否说得太多了。“我不认为这些内容已经超出了苹果的限制。”他表示。

现在担任苹果COO的威廉姆斯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张忠谋“将半导体行业推向了新境界”。

2018年,86岁的张忠谋再次退休。那时,台积电已经在一个其他公司落后的领域取得成功:大规模生产电子通道尺寸只有DNA双螺旋大小的芯片。这让张忠谋相信,他已经实现了台积电的一个关键理念:技术领先。

黄仁勋的贵人

在张忠谋的台北办公室里,墙上挂满了各种奖项以及他与世界各国领导人的合影。其中包含一幅装裱好的漫画,这个漫画由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Jensen Huang)赠送,描绘了两人的亲密关系。

如果说苹果推动了台积电的发展,那么张忠谋帮助英伟达成为了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工智能芯片设计公司。

这幅漫画背后还有一段故事。上世纪90年代中期,当英伟达还是一家创业公司时,黄仁勋给张忠谋写了一篇信,询问台积电是否愿意为其生产芯片。在与黄仁勋通过电话后,张忠谋同意为英伟达生产芯片。

“我喜欢他。”张忠谋谈到黄仁勋时表示。

借助这次合作机会,张忠谋协助推动了美国的人工智能革命。通过台积电的生产,英伟达成为了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工智能芯片设计公司,目前的市值高达1万亿美元。像生成式人工智能这样的突破需要依赖大量的英伟达芯片从海量数据中寻找模式。

2018年,黄仁勋在张忠谋的退休聚会上发表演讲。他表示,如果没有台积电,英伟达就不会存在。黄仁勋在送给张忠谋的漫画上写道:“你的职业生涯就是一部杰作——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

对于张忠谋来说,这部杰作的最后几个音符还没有演奏出来。作为一名90多岁的老人,他依旧健康,尽管几年前他在心脏植入支架后,再也不能抽烟斗了。抽烟斗曾是他照片中的标志。

在张忠谋的办公室里,他仍然保留着一台彭博终端。他还定期在台湾各地公开露面,讨论全球政治和经济。

如果说有什么遗憾,那就是他现在已无法带领台积电应对新的挑战。但是他认为,自己选择在2018年退休是合理的,这是受技术驱动的,而不是其他因素。

“我当时真的确信我们已经取得了技术领先地位,”他谈到在2018年选择退休时说,“我不认为我们会失去它。”

本文源自:凤凰网科技

标签:

精彩放送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