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日报记者 王培琳
特约记者 袁国华 通讯员 秦娇
连日来,万宁市龙滚镇田头村村民李松标每天都在凤梨田里忙碌着,虽然被烈日晒得满身是汗,但他心里却是甜滋滋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原来,长期苦于没有致富门路、资金的李松标,因为获得了万宁农商银行发放的信用贷款,通过种植凤梨实现了增收,端稳了“致富碗”,干活也越发有劲。
这样的故事,在海南各地上演——创立于1951年、72岁的海南农信始终坚持改革创新、服务“三农”,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如今,海南农信已打造成为全省支农支小金融的“主力军”,并于近日走上了统一法人改革的新征程,将为海南经济社会发展和自贸港建设再作新贡献。
突出主责主业
助力“三农”发展
喂食、排水……8月4日,昌江黎族自治县海尾镇新港社区,村民陈瑞光在自家100多池的东风螺养殖基地里忙得“像个陀螺”。
“没有付出哪有收获?虽然累点,但收入很可观。这一切,都离不开农信社的大力支持。”陈瑞光告诉海南日报记者。
2009年,刚来昌江做农信小额信贷员的李忠钰,给陈瑞光发放了第一笔5000元的小额贷款,开启了陈瑞光的产业发展之路。
据介绍,14年来,海南农信的信贷资金不间断支持陈瑞光,让他有了扩大生产的信心和资本。随着贷款支持从最初的5000元到如今的50万元,陈瑞光的养殖螺池子也从最初的几个,扩大到如今的上百个,年营业额超百万元。
这并非孤例。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海南农信已经发放50万元以下农民小额贷款和100万元以下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64.79亿元,完成省政府下达全年任务的136.12%。
此外,海南农信全面推进整村授信助力农户信用贷款,目前已完成与全省行政村党支部签署《党建共建促整村授信合作协议》,服务全省农户近25万户。不仅仅是农民,对于涉农企业、小微企业,海南农信也在不断创新贷款方式、研发信贷产品、推动业务转型等,用贴合企业实际的服务方式,为“三农”小微提供完善的信贷服务。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海南农信涉农贷款余额达567.2亿元,较年初增长44.27亿元。
海南农信联社主要负责人表示,支农支小一直都是海南农信的主责主业,海南农信将始终坚守本职,助力海南“三农”发展,助力海南乡村振兴。
锐意改革创新
专注支持县域实体经济
近日,万宁农商银行推出了“咖啡贷”,向海南咖啡种植户新推出“仓单质押类”贷款,鼓励咖农种好豆,让咖啡种植农户、企业获益不少。
事实上,作为本土法人金融机构,海南农信有着服务半径广、决策短平快的优势。海南农信充分利用优势,各行社紧盯龙头、小微和重点产业,加强信贷保障,持续为县域市场主体、市县特色产业注入金融“血液”。
譬如,保亭联社推出用于热带水果、冬季瓜菜等产业生产经营的贷款产品“丰收贷”;海口农商银行针对农村有荔枝产业的地区,打造“荔枝贷”贷款产品;白沙农商银行发放绿茶贷款;琼中联社针对绿橙产业创新推出“绿橙贷”;临高农商银行针对渔业发展,大力发放渔业领域贷款,提供渔业专业服务;屯昌农商银行致力于服务沉香产业,支持企业和个人种植沉香,共发放贷款434笔6600余万元。
“我们也在创新风险分担机制,加强与融资性担保公司合作,着力健全融资担保体系。”海南农信联社乡村振兴金融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海南农信通过与海南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海南省融资担保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开展“农担极速贷”“融担批量贷”“融担琼旅保贷”等批量担保业务,为小微企业及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农户与涉农经营主体提供见贷即担、批量快捷的融资服务。
此外,海南农信积极探索新型担保机制,增加“土地经营权”“林权”“海域使用权”“专利权”等作为抵质押担保,为企业提供组合式担保方案,有效缓解企业无法提供足值担保物等问题。
同时,海南农信从激活基层创新效能给予保障,鼓励各市县行社创新方式方法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精准的金融服务。
数据是有力的证明——截至今年6月末,海南农信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含)以下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237.43亿元,较年初增26.92亿元,增速12.79%,高于各项贷款增速7.92个百分点。
插上科技“双翼”
打造金融服务新场景
近日,陵水黎族自治县新村镇盐尽村村民薛亚云只是点点手机屏幕,操作“海南农信”APP,几分钟后便获得了15万元的贷款授信,可以随时使用。
无论是曾经的“挎包银行”“自行车银行”,还是现在的“掌上银行”,海南农信努力的目标是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目前,海南农信已构建起“物理网点+电子银行+流动服务”的多重服务体系,即使是偏远的农村客户也可以通过线下网点、手机银行、微信渠道等各种方式获取金融服务,活跃在一线的客户经理随时提供上门服务,着实让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水平上了一个台阶。
据了解,2011年海南农信上线手机银行APP,成为全国农信系统第一家上线机构,之后更着力于以客户为中心,致力将手机银行打造成“金融服务+居民生活”的移动金融生态圈。
随着金融与科技加速结合,金融服务形态发生根本性改变,海南农信完成了由坐商到行商的转变。海南农信也将科技金融深入渗透在服务的每个领域,积极运用新兴科技成果对产品、服务、系统的升级换代。
“为实现普惠小微客户对公贷款线上申请、审批、支用全流程线上化目标,我们投入大量精力和人员进行线上系统建设和线上产品开发工作。”省联社信息科技部副总经理邵明告诉记者。事实上,科技赋能后,有效解决了银企信息不对称的难题,通过申请、审批、放贷的全线上客户自助操作和无纸化办贷,解决“怎样贷”的难点问题,也有效化解了农信传统客户经理数量不足、素质良莠不齐“管贷难”的痛点问题。
“我们的愿景是努力构建一个农信特色的金融服务生态圈,逐步建立智能化的营销、产品、服务、风控体系,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获客、稳客的新型客户管理机制,通过科技赋能,实现新型服务模式,真正让农村金融服务无所不在、应用无所不能。”省联社乡村振兴金融部副总经理黄海军说。
坚持党建引领
高质量发展步伐铿锵
作为本土法人金融机构,在自贸港建设的大背景下,如何服务好海南这个大市场?海南农信以党建共建为抓手,将堡垒建在网点、让党员建功一线,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联动互促的新路子。
做实“党建共建+”,推动党建共建与业务深度融合,这是海南农信近年来党建方面的创新举措。比如“党建共建+金融知识宣传”“党建共建+综合营销”“党建共建+整村授信”等。
为确保党建共建与金融服务紧密结合,让党建共建+的成效凸显,省农信联社成立了党建引领业务发展专班,研究制定《海南农信党建引领业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上线集“立项、审批、督导、验收”于一体的海南农信党建共建OA管理系统,形成系统化党建共建管理闭环,通过制度创新、科技赋能、考核驱动,全面推动党建引领农信高质量发展。
海南农信巩固推进“党建共建+客户营销+金融知识宣传+业务实效”四位一体工作模式,将党建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业务高质量发展的保障。截至今年7月末,通过党建共建系统立项的1689个党建共建项目共揽收存款113亿元,投放贷款103亿元。
作为琼中岭门村的定点帮扶单位,海南农信充分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通过“党建共建+”形式,主动担当,靠前服务,帮助岭门村走出了一条产业致富路。
琼中农信联社乌石党支部和岭门村党支部是党建共建单位,运用“党建+金融”服务机制,帮助“造血式”帮扶岭门村发展益智产业,让农户致富道路更平坦。
2022年,岭门村被评为“央行支农再贷款示范基地”。截至2023年6月末,共有127户农户参与益智种植,面积1244亩,累计发放小额贴息贷款280户、2275.15万元,不良率为零。
海南农信联社主要负责人表示,海南农信将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扎实推动主题教育成果转化,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切实把聚焦服务乡村振兴、重点园区、实体经济和自贸港建设,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压实党建工作责任,提升金融服务效能,持续为海南经济高质量发展作贡献。(海南日报海口8月9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