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生命探测仪、防爆灭火机器人、侦察搜救无人机……我市在建设现代化应急救援队伍的同时,消防装备也与时俱进。它们成为消防员的“千里眼”“顺风耳”,深入火场、穿透废墟、飞越深水,灵活捕捉危险点,寻找被困人员,打通了救援现场的“神经中枢”,让抢险救援能力倍增。
高空中的“千里眼”
(资料图)
24日下午,一架大型侦察无人机经过修复后运回南通市消防救援支队,信息通信科工作人员夏港回立即对其进行了测试。展开机翼、调试参数,挂上救生圈,起飞……无人机升高后悬停,将救生圈放下,精准投放到了指定位置。“这架无人机今年购入,续航时间更长,功能也更为先进。”夏港回向记者展示了它强大的广角和变焦相机优势,“他能实现大范围侦察,帮助消防员迅速了解全场态势。”
消防通信员承担着现场灾情侦察、图像传输、通信联络等一系列应急通信保障任务,而他们操控的无人机就是高空中的“鹰眼”,极大提高了应急救援的效率。2021年6月傍晚,如东小洋口有两人被困滩涂。因地形复杂,到达滩涂区域必须穿过一大片芦苇,救援人员一边徒步寻找,一边操纵无人机空中搜寻。锁定被困人员位置后,立即使用无人机抛投救生圈。最终被困人员将救生圈套在身上后,顺着绳索顺利走出了滩涂。
2021年7月,河南多地受到暴雨侵袭,南通消防前往郑州支援。在抵达受灾最为严重的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后,救援人员发现现场断网断电,医院内部有大量人员被困,外部道路被水淹没,现场情况极其复杂。“无人机和卫星便携站发挥了重要作用。”参与救援的夏港回第一时间架设卫星便携站,申请卫星链路,同时无人机升空,获取现场画面后上传指挥中心,极大方便了现场调度指挥决策。江苏与河南、山东的消防救援人员并肩作战,成功营救疏散转移3000余人。
废墟中的“侦察员”
废墟或浓烟中的探测侦察是抢险救援的一项重要工作。崇川区观音山特勤消防救援站消防员刘想向记者一一展示了雷达生命探测仪、有毒有害物质识别仪和头戴式热像仪的使用。
雷达生命探测仪可以穿透非金属介质进行生命探测,对被掩埋在倒塌建筑物、废墟、土壤等里的人类幸存者或对位于烟、雾等环境中的人类生命进行探测搜寻。“在黄金救援72小时内,只要生命探测仪够精准,就能在嘈杂的救援现场发现更多的被困者。”刘想说,“近两年这款雷达生命探测仪软件进行了升级,穿透力更强。2021年7月,苏州吴江发生酒店坍塌事故时,南通消防前去支援,这台雷达探测仪也被携带同去,起到了很好的搜救作用。”
除了雷达生命探测仪外,有毒有害物质识别仪、头戴式热像仪等,也起到了火场侦察、查找火点、搜寻被困人员的作用。
“每次遇到化工厂火灾事故,我们都会携带这三样,现场检测环境是否安全。”有毒有害物质识别仪可快速检测化学毒剂、爆炸物、毒品等危险物品,为消防员在有毒有害的救援现场进行前期侦察,及时辅助消防员救援化工厂事故。头戴式热像仪将显示屏隐藏在面罩中,在穿越火场浓烟时,使用余光便可看到附近是否有被困人员,刘想说:“救援人员攻入火场时,相比手持热成像仪,直接使用头戴式会更加轻松些。”
火场里的“探路兵”
“遇到救援人员无法接近的火场时,我们就会派出这个像小坦克一样的灭火侦察机器人,进行探测和灭火。”观音山特勤站消防员刘宇操作着机器人。机器人在我们面前快速移动着,不仅完成了360°转圈,还自动识别障碍后轻松跨过,摄像头采集到的图像信息也顺利传输到显示屏上。
在有毒、浓烟、高温、缺氧等无法接近的高危险性现场,这款履带式的防爆机器人可代替消防人员完成侦察探测、搜索救人、灭火处置等任务。机器人可双干线水带供水,机动性强,移动速度可快可慢。环境探测传感器还可探测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采集现场声音,便于观测现场情况。
“一台搭载双干线80㎜口径水炮的机器人可抵8人以上的灭火效率。”刘宇说,水炮的喷射距离可达30多米,比消防员手举水炮的射程和高度都要高很多。机器人搭载的三维立体摄像头,还可自主寻找火源,自动调整水炮角度,将落水点精准地打到火源上。
“今年1月泰州一化工厂突发大火,我们去增援时也将机器人带过去,它很好地完成了侦察灭火工作。”刘宇说。厂房着火,现场浓烟滚滚,机器人直接进入厂房内部,通过红外热成像摄像头进行侦察,快速找到火源,救援人员在指挥中心通过操控机器人,迅速将现场火情压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南通消防强化高层建筑、地下空间、大型商业综合体、化工企业及地震、水域、车辆事故等专业队伍建设,推动各地加强装备集群建设,近年来已采购消防车42辆,器材装备46243件(套),各板块全部配备70米以上登高平台消防车,未来还将持续锻造消防救援拳头力量,助力现代化救援提档升级。 记者 李慧
[编辑: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