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国家文物局印发了
(资料图)
《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
我馆馆藏碑刻
苏州碑刻博物馆志愿者、国家金牌导游
顾凤娟老师讲述国宝《平江图》碑
《平江图》碑背后的那些人
李寿朋
关键词:平江知府 主持刊刻
南宋建炎四年(1130),金兵攻陷苏州,荼毒生灵,原本繁华的平江城几成废墟。在这一片废墟上苏州人苦心经营,重建家园,一个世纪后,一座更加宏伟的平江城矗立在江南平野之上。南宋绍定二年(1229),时任知府李寿朋重建坊市,刻行《吴郡志》,兴复古名迹,主持刊刻巨碑《平江图》,忠实地记录了彼时苏州城的样子。于此同时,李寿朋还主持重修府学,“旧为屋七百五十桯,一一新美”,于绍定二年七月竣工。《平江图》碑得以安放于平江府学,默然伫立千年,无论沧海桑田。
范成大撰《吴郡志》序
提及李寿朋出守苏州刻行吴郡志事
(图片来自苏州图书馆古籍数据库)
(乾隆)《苏州府志》提及李寿朋
修建府学
(图片来自苏州图书馆古籍数据库)
李吕梴 张允成张允迪
关键词:刻工 勒石
《平江图》碑,高290厘米,宽149厘米,厚30厘米。细致详尽、形象准确地绘刻了街市的排列、水道的走向、主要建筑物的分布。大运河、城墙、街道、河道、桥梁、坊市、衙署、楼阁、寺观、军营等布局合理、井然有序、刻绘细致。非碑刻大家不能为,所幸《平江图》的左下角,留下了勒石者的姓名,他们是:吕梴(梃) 张允成 张允迪
他们的名字还出现在同时代其他著名碑刻中。庆元二年(1196)《张国安书庐坦传语》碑有吕梃的落款,庆元六年(1200)《重修长洲县书簿厅记》末有张允成、张允迪二人姓名,宝庆元年(1225)《老子像碑》则有张允迪的落款。
庆元二年(1196)《庐坦传语》碑
碑刻现藏苏州碑刻博物馆西苑
宝庆元年(1225)《老子像碑》拓片
王謇
关键词: 学者 《宋平江城坊考》
1925年,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学者自费出版了一本他写了七年的书,这是《平江图》碑刊刻700多年来,第一部以其为对象的系统研究著作。这位年轻的学者叫王謇(1888-1968),时任吴县志协纂,这本书叫《宋平江城坊考》。在这一著作中,他考证了《平江图》碑确切的刊刻年代,并讲图中内容一一考据,默默无闻的《平江图》碑自此名扬全国。
颜家巷王謇故居(图片来源网络)
叶德辉朱锡梁
关键词:文物保护督工深刻
叶德辉和朱锡梁同为近代学者。叶德辉(1864~1927),字奂彬,清湖南湘潭人,祖籍苏州吴县洞庭东山,光绪进士,长于经学,尤精通目录版本。朱锡梁(1873—1932),字梁任,号君仇,苏州人。工诗,长于小学,曾留学日本,回国后鼓吹革命,为同盟会早期成员,也是南社发起人之一。两人政治思想截然相反。叶德辉是无可救药的保守派,以提倡经学自任,反对维新变法,反对辛亥革命,赞成复辟君主制。朱锡梁却是激进的革命派,少年时便有反清革命思想,支持辛亥革命,参谋北伐军事。但他们又都是积极的文物保护者。1917年,在叶德辉、朱锡梁的共同努力下,原本模糊漫漶的《平江图》碑得以深刻。
《平江图》局部
黄慰萱
关键词:刻工 深刻
很多人惊讶于《平江图》碑历经近800年竟然如此清晰。因为除了南宋刻工 吕梴(梃)、 张允成、 张允迪外,《平江图》碑还经过另外一位刻工之手,他叫黄慰萱。清光绪十一年(1891)年,他出生于无锡县硕放乡一个贫寒农民的家庭,由于生活窘迫,他十三岁就到苏州徵赏斋碑帖店随族人黄徵(吉园)学艺。六年满师时,他已学会刻字、拓碑裱贴、抚拓钟鼎彝器等一手好技艺。民国六年(1917),27岁的黄慰萱已经是一个从业14年的碑刻老手了,年轻力壮又经验丰富的他被选为深刻《平江图》碑的主刀人,成为继南宋三位刻工之后的第四位镌刻者。
黄慰萱镌刻盘门景区内《孝义碑》
黄慰萱镌刻
《同治九年重建万年桥记》碑
碑刻现藏苏州碑刻博物馆碑库
END